当前位置 : 首页 > 媒体中心 > 新闻中心
迈向“数字湾区”:建设智能化世界级城市群
发布时间: 2019-01-11 浏览次数: 256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信息基础设施、制造业基础、数字化应用等多方面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均具有较好基础,近年来更是抢抓机遇、落实要求、迅速行动,数字湾区建设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前景可期。

 

率先布局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整个湾区的数字化基础非常好,智能制造本身就是数字化整个技术实施的基础设施。”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举例,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就是在广州诞生,从此辐射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所以我们是有先天优势的,有很多创新在大湾区可以率先试验和尝试。”他说。

      作为全国网络大省、信息通信产业大省,广东在信息通信的体量、规模、收入等方面均居全国领先地位——电信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均约占全国的13%,电话用户总数、固定宽带用户数及光纤宽带用户数均居全国首位,备案网站数占全国的15.8%,手机上网月户均流量达3G。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扎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认真实施《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基本建成全光网省,4G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去年又制定了2018年至2020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

      不仅是基础设施,率先布局、加快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很多城市的特点。“现在香港已从一个传统经济重镇演变成了一个新经济、数字经济重镇,也感受到香港特区政府各方面动力非常强。”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说。而澳门更是在近期举办“世界数字经济组织合作论坛”,联合各国政府、机构、企业等,共商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和更为有效的组织方式实现更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布局较早,行动扎实。早在2013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专家委员会;2016年获批建设“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努力打造“一区两核三带”的大数据发展格局。

      2018年,广东出台全国首个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地方政策,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培育20家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2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新数字家庭行动,开通全国首个4K超高清试验播出频道,形成3个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印发《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全局性、前瞻性部署。

      在2018年4月的“2018中国(广东)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大会”上,广东省全国首创发布制造业大数据指数(MBI)。随后作为唯一实践应用型而非理论研究型成果,一举拿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优秀研究成果一等”。

      此外,广东大数据发展指数全国第一,互联网发展指数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全国第一。数字经济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力量。

 

实体经济拥抱数字化、生产和销售端全面转型升级

      “过去要给客户看定制产品模型,要生产出一个真的产品,成本高,修改也麻烦。现在用数字化手段,3D打印轻松完成这件事。”在广东星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晓平看来,数字化变革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影响,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

      走进这家位于佛山的企业生产车间,车铣复合、五轴柔性、车磨复合、真空热处理、智能立体库……300多台高精密加工设备正井然有序地运转,公司在硬件方面数字化率超95%。

      作为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但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数字化和智能化无疑是一条必经之路。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近年来正在掀起“拥抱数字经济”的热潮,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放眼望去,东莞、珠海、阳江……像星联这样的案例正如雨后春笋般在粤港澳大湾区涌现。美的集团、李锦记、维尚家具等制造业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建设起行业领先的数字化制造工厂,传统制造业正在从“汗水经济”逐渐转向“智慧经济”。

      不过,转型固然好,但不少企业还面临着困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应从哪里切入?分哪几个阶段?很多企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设备自动化。但实际上,管理精益化、设计规范化和质量标准化都是打造智能工厂的要素。

      “传统制造业转型数字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有专家表示,数字化转型需要每一个企业对自身定位、分析,确定自己的数字化改造应用幅度和角度。

      不仅在生产研发端,在市场销售端智能化升级也带来了巨变。深圳宝安,距离机场18公里的一产业园区内,“家卫士”的生产线正高速运转。这个不起眼的园区,每年有超过100万台扫地机器人在这里诞生,它们被烙上霍尼韦尔、惠而浦、飞利浦等品牌标识,送往全球各地。但拥有技术与生产线,不代表拥有市场。“家卫士”厂长吴鹏云介绍,同样的品质,贴牌产品不愁销路,自主品牌却无人问津。

      在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毛艳华看来,家卫士是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典型,这些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吸纳就业的海绵。但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往往较差,多处于微笑曲线底部。从生产到需求,从产品到品牌,繁杂的链条所造就的营销壁垒曾令中国制造举步维艰。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这个壁垒有望被一举击破。2018年12月,家卫士作为首期试点工厂,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计划”,通过可视化平台——用直播技术打通生产端与需求端之间的信息流,令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全流程可视化。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系主任倪国华认为,“给生产线装满摄像头”这一看似简单的步骤,或将给中国制造带来深远影响。通过智能升级后的透明化生产,则能有效解决产品品质的信任痛点。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迅速发展,进一步带动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接下来,粤港澳三地加强合作分工与优势互补,加快数字湾区建设,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曾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其建设有利于三地实现跨界融合及协同创新,打造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的湾区发展创新极。

 


来源: 南方日报

 

相关新闻
北京大学曹和平教授讲解《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
2017-08-09
搜狐旅游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中国建设网--双创经济与中国新一轮增长--深圳湾论坛隆重召开
2017-08-23
Copyright @ 深圳湾论坛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109545号深圳网站建设公司:联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