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景彤(中国银行研究院)
内容提要:
6月20日在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安全形势——《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0:供求双萎缩下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周景彤指出,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逆全球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由此将带来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市场化放缓;二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萎缩甚至断裂风险上升;三是经济和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此消彼长”;四是全球治理将碎片化。
我想借此机会谈谈后疫情时代全球政经格局会出现哪些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对经济研究会提出哪些新课题?
近年来,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全球经贸摩擦的此起彼伏以及世界经济的减速,全球政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正在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说,过去4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面临的是非常显著的全球化过程的话,那么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逆全球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尤其是这次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已经造成800多万人确诊感染,40多万人失去生命),使全球生产制造、消费、贸易、交通、旅游、物流、餐饮、文化、投资和金融等众多经济活动被迫停止,全球经济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复杂的和系统的打击,不出意外,2020年全球经济可能要萎缩5%以上。这次百年不遇的严重疫情将使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
逆全球化意味着什么,至少会带来四个改变。
一是市场化放缓,甚至在部分经济体、部分领域出现倒退,也就是发生方向性改变。政府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上升,各国经济政策趋于传统和保守。但纵观经济发展史,就配置资源效率而言,市场的绩效一般要高于政府的绩效。如果政府干预之手越来越长、越来越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将受到干扰和抑制。这样,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就会降低,进而引发经济增长放慢。
二是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萎缩甚至断裂风险上升。全球化和市场化在大多时候是互相促进的,市场化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过程,全球化的过程,也是市场化的过程。市场化的过程,也是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市场距离不断拓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世界经济、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以及技术进步和产业链价值链的不断延伸。未来,如果全球化出现逆转,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只会滑坡,全球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分工也将受阻。
三是经济和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此消彼长”。二战以来,尽管不同时期市场和政府发挥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但总体而言,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市场作用不断凸显的过程,总体上市场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处于从属地位。由于市场绩效高于政府绩效,由此带来了二战后全球经济的高增长。但是,一旦政府作用上升,尤其是政治和意识形态在经济领域渗透越多、考量越多、干预越多,经济运行的效率必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四是全球治理碎片化、双边化和区域化,正在取代一体化。实际上,全球化是一个“整合”的过程,逆全球化则是一种“碎裂”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伴也随着全球治理的全球化,WTO、IMF和世界银行等,都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应运而生的。从近年全球治理来看,英国脱欧、美国发动贸易战以及各种“退群”操作,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对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侵蚀,WTO的地位和作用持续下降。这些都表明,全球治理的一体化正在被碎片化和区域化逐步替代。
总之,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正在发生巨变。全球化、市场化在退潮,自由民主法治在褪色,“灯塔国”的灯塔也在变暗。民粹主义抬头、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之争日益激烈、种族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开放、合作和市场正在成为过去。过去和将来完全不同,昨天和明天完全两样。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的最为根本性的变化,根源还是因为历史周期律在发挥作用。预计这个变化至少会延续5-10年时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组织和经济体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认清和把握这种时代新变局,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应对。
“树欲静而风不止”。对中国而言,最近有关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成为各方面热议的话题。5月1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6月18日,刘鹤副总理在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致辞中也指出,“我们仍然面临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但形势在逐步向好的方向转变,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我的理解,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由“出口-工业生产-投资”形成的外循环主导;在现在和未来,外需变得越来越难,由“消费-投资-出口”形成的内循环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更大地发挥内循环的作用,并不是说不要外循环,而是要实现内外两个循环“双轮驱动”,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
最后,我想谈谈时代大变局为经济研究提出了哪些新课题。
(1)经济衰退及其后果。我们已经适应了经济增长,但对经济衰退意味着什么,有什么影响,如何走出衰退,都值得特别的研究,但是还没有做好准备。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疫情后的新世界秩序会像一战后,还是更像二战后?一战后,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跨国组织的力量被削弱,连带导致经济萧条,引发了二战;二战后,产生了联合国、WTO等国际组织,更多的国际共识与相互合作,带来了长达75年的和平。现在看来,后疫情时代更像当初的一战后。
(2)全球空间的碎裂化,大规模的产业重组。以“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强大”为理念,美国抽身和不断“退群”,这意味着全球经济、产业和市场将会发生一定的重构。
(3)社会经济运行成本陡然上升。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警示,疫情结束后,世界经济将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货物和人员流动的自由度将下降,经济运行效率也将降低。
(4)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和研究范式问题进行重检、创新,进而使得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这个世界、引导这个世界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0:供求双萎缩下的经济形势与政策》新书发布会的发言稿,已经作者审定)
版权申明:图文来源于网络,转载意在分享,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