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在广州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有关政策落实等工作。
韩正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创举,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有利于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和有关部门积极作为,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围绕实现目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扎实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会议上,澳门和深圳两个地区被赋予重要使命:
- 澳门
要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做好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这篇大文章。要把握好战略定位,打造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要抓好主要任务,建立共商共建共管的体制机制,尽最大努力聚焦优势领域发展新产业,构建横琴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
- 深圳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要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要进一步扩展合作区发展空间,用好有关支持政策,促进深港开展深度合作。要扎实推进制度改革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区域治理模式,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参与国际合作。同时,香港和深圳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互补性很强,要积极做好相关对接工作,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韩正指出,各有关部门、广东省、深圳市等有关方面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加强组织协调,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要营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广泛吸引国际人才。要做好宣传解读,为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创造良好氛围。
延伸阅读:
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葛长伟:发挥特色优势补足创新短板 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4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大湾区·大未来”主题宣传媒体见面会。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省大湾区办)主任葛长伟在会上表示,广东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围绕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两廊”和深港河套、珠海横琴“两点”的空间布局,积极携手香港、澳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 特色优势明显 具备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基础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总和,是东京湾区的4倍,人口超过7000万,相当于其他三大湾区的总和,拥有广阔的发展腹地和市场空间。2020年,广东省珠三角经济总量近9万亿元人民币、香港约2.7万亿港元、澳门约1944 亿澳门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韩国,高于旧金山湾区。广东每千人拥有企业数超50户,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条完整,粤港澳三地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是世界制造业重要基地、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世界旅游休闲中心,拥有香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也于昨天挂牌成立。珠三角地区素有“世界工厂”称号,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绿色石化等世界级产业集群。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网络密集,已建成高速公路里程超4800公里,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8.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其他三大湾区。铁路通车总里程超过2200公里,高铁里程超过1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1000公里。葛长伟提到,今年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还将开工建设一系列轨道交通线路。在“十四五”期间,大湾区内地九市还将新增加700多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港口群和机场群,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合计超8200万标箱,约为其他三大湾区总和的3倍,机场旅客吞吐量超2.2亿人次,相当于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的总和、东京湾区的近1.7倍。
- 搭建科技创新“四梁” 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葛长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存在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发展短板,如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亟待予以解决。大湾区启动建设以来,广东通过打造“四梁八柱”的重点任务,加快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推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第一条“梁”是原始创新。广东已成功争取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启动,积极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建设。目前大湾区在建以及正在推进前期筹备工作的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有23项,其中,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并提前一年半达到设计指标,已完成超350项课题;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10家广东省实验室,聚集国内外院士近200位、港澳科学家41位,为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预备队”。大湾区还稳步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18所高校的108个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中科院明珠科学园、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加快建设。通过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在“十四五”时期,将重点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力求补齐广东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短板”。
第二条“梁”是产业创新。产业创新能力比较强,这是大湾区内地九市的“长板”。截至去年年底,广东有5.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5万家以上在珠三角九市。葛长伟表示,广东持续推进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达到3200亿元(珠三角九市达3000亿,占比约95%),占GDP比重达到2.9%。部分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所占比重较高,包括华为、中兴、大疆等一批企业支撑了广东的产业创新,这是未来大湾区参与国际科技创新竞争的底气所在,也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筑牢的“长板”。
第三条“梁”是协同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北京、上海等科技创新中心相比的特点和优势在于毗邻港澳,有利于加强三地协同创新,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显著优势。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三地协同创新,将三地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在一起,将会大大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竞争力。推动科技设施和科学仪器在粤港澳三地共建共享,散裂中子源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的多物理谱仪顺利建成并成功出束,香港大学科研团队基于散裂中子源的科研成果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
第四条“梁”是体制机制创新。对标世界其他三大湾区发展,广东积极推动破除制约粤港澳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障碍。葛长伟提到,广东大力支持港澳在大湾区内地设立研发机构,在承担科研计划项目时与内地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省财政科研资金直接拨付港澳机构使用,目前已累计过境拨付超1.5亿元;通过多种政策的支持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三地科研人才流通的政策也在陆续出台,推动落实人才“优粤卡”、个人所得税优惠、出入境便利等政策,2020年共为近9000名申请人退税近23.9亿元。
葛长伟最后表示,在“十四五”期间,广东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充分释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大力推进“两点”“两廊”建设,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深圳湾论坛综合自新华社、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