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就“下一个颠覆性创新”主题进行讨论。对谈主持人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
[ 注:本文为对话实录内容文稿,未经审核。]
- 宏观趋势
在本次对话中,马斯克抛出了几个核心观点:
1. 生命会变得越来越多星球化,跨星际旅行或许也将成为可能。
2. 数字医药、自动驾驶汽车都是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将会改变未来人们的生活,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确保未来人类意识的传递和延续。
3. 3D隧道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关于教育,课堂更应该用于学生们的互动式讨论,而不是单向灌输式讲解。
5. 特斯拉未来或许也将尝试企业大学的形式,比如机器人编程方面,把教育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6. 人工智能监管是合理的,一定程度上AI的管理与共生也是很重要的。
7. 中美其实存在很多共识,我们可以促进更好的共同发展,共创繁荣未来。
一、下一个颠覆性创新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CEO):说到技术,肯定会讲到人工智能合成的RNA和DNA,我们也看到莫德纳和其他研发疫苗的公司用到了相关疫苗技术,数字医药会给治疗疾病和疫苗方研发带来很大的革命。
当然,还有自动驾驶汽车,这会大大改变交通面貌。另外,我觉得3D隧道在缓解城市拥堵方面也会有很大帮助。
生命会变得越来越多星球化,地球已经存在4.5亿年了,现在第一次出现了这个机会——生命可以走出地球,我们也可以去探索其他星球,来确保我们可以保持我们的意识传递和延续。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我长期思考的问题——太阳能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循环:一个可能的终极颠覆性技术?
我非常同意刚才马斯克先生谈到的关于未来的交通问题,新的工具等等。但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未来的颠覆性技术——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基于电子计算机的互联网跨入量子时代。
如果我们有了通用的计算机,在此基础上像有了电子计算机一样,发展互联网一样,我们会造就一个完全第二代的信息技术。
我再谈一个大家熟悉的问题——我们生活的太阳系,太阳上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聚变。每一公斤氢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万吨煤,每天照到地球表面上的太阳能达到了每秒500万吨煤的水平。
这些太阳能造就了地球上的万物,经过几亿年的演化,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等等。
我们人类在过去250多年的时间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这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共同特点:化石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如果没有这些化石能源,我们今天的所有高技术都不存在。
按照2019年全球各地区化石能源储占比的统计数据,经过这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从地球上继承的能源已经寥寥无几了,如果石油和天然气按照目前的发展水平和用量,预计在50年后用光。
如果化石能源用光了,我们现在的技术还存在吗?没有油了,飞机还能飞吗,汽车还能跑吗?好在马斯克先生给这个问题提供了部分答案,那就是电动汽车的发展。
所以我们再想远一点,我们在几代内不能把地球上的所有化石能源全部用光,应该给子孙后代留一部分。但是为了保持目前的工业发展水平,保持现在的高科技,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开发用之不竭的太阳能。
所以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就是基于光电效应的太阳能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循环。
什么叫可持续循环?
在基本上不使用化石能源的情况下,包括太阳能电池的清洁能源能保证三次工业革命造就的主要核心技术能被持续运用。有了太阳能电池,我们还需要配套技术,我们要把这些能量储存起来。
50年以后,如果我们不使用煤、石油、天然气了,生产水泥/钢铁、建造大楼/高速公路、制造飞机和轮船等等的电能从何而来?发动机用什么燃料?
一个科学的回答是用氢气,用氢气代替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后,北京的天然气管道就全换成氢气管道,换成氢气以后,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既高效又干净又清洁。
那么,我们如何得到氢气?当然还是回到太阳,把“光”用最高效率的太阳电能电池收集起来变成电,用一个最好的储能技术把它变成像化石能源一样方便,最后用电把水分解成氢气。
这是很多科学家要做的事情,比如下一代的电池材料,我们现在最高水平的转化材料是砷化镓(GaAs),达到了47%。
根据上文分析,再加上马斯克先生的畅想,我们下一次的工业革命也许是在基本上不消耗化石能源的前提下,完成前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技术的完美化和普及化。
这个判断是基于一个科学家和一个物理学家的判断,因为现在的科学规律只能这样,除非大家都知道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是热力学的物理规律,任何能源的使用过程都会造成浪费,造成二氧化碳的污染。
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初心,从最基本的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以及核聚变出发,回到太阳,利用人类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氢”,发展最清洁、最有效和最长久的太阳能光电制氢能技术。
我们人类社会能花200年的时间造出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为什么不花100年的时间把这个路线彻底走通?
所以我希望全球的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联合起来,通过30~50年甚至100年的科技创新,在化石能源被消耗殆尽之前,完成这一使命,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为了实现颠覆性创新,高等教育如何为年轻人做好准备?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CEO):其实物理学就是关于世界的运转,物理学当中也有一些非常创新的想法,比如从限制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框架,我觉得物理学可以用更加互动的方式来教学,而不是单向灌输式讲解。
早些时候给学生们教基本的物理学知识,实际上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为什么这方面的教授很重要?
我们可能不会记住我们认为不相关的东西,你如果想让学生记住什么东西,就让他知道是很相关的、很重要的,有时候我们好像就是随机教一些东西,只是为了找到工作,不一定在实际工作中会用到这些知识。
尤其是大学教育,一般情况下都是教授一直在讲,与其这么做,还不如让学生们参与进来,让学生们自己在家看老师的讲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的话,学生和老师都会觉得更加愉快。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大学教育体系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大学发展也应该变得更加有理性。
如果从物理学出发的话,我们更加要教育学生理解自然社会,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但同时又要考虑到学生怎么利用学到的知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努力。
当然,要解决你这个大问题,要回答的小问题非常多。其中一个是为了能够把知识和产业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福祉结合在一起,也许应该办一个企业大学。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CEO):这个想法很有意思,实际上我们也想过,关于机器人编程方面,我们现在没有太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多现代生产工厂又非常需要机器人。
机器人是很容易买的,但需要编程,而我们又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特斯拉未来或许也将尝试企业大学的形式,比如机器人编程方面,把教育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
三、如何看待人工智能?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技术是把双刃剑,技术的颠覆性越强,它的风险度可能就越大。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尽量朝着对人类发展更有利的方向引导。
原子弹、核能对人类造成巨大的福祉,像核能发电占能源中很大的比例,超过10%。但是原子弹也可以毁灭地球,所以我们对教育、人类社会发展重要的一个问题,怎么样能够友好地朝着更好的方面去利用能源。
比如说人工智能将来比人还要厉害,但是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的时候,一定要设立一条红线,一旦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超越这种红线的时候,出现一次重大犯罪的时候,人类警察应该有能力阻止它。这是我们以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CEO):人工智能的应对是人类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挑战,以前没有什么比人类更聪明,智慧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重大区别。
我觉得在一定的程度,人工智能的管理和人工智能的共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我们人类的智慧和人工智能的智慧共存,我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机器人一样,我们有自己大脑的皮质层等等,大脑有不同的功能,但是我们人类的带宽是有限的。
我们和人工智能肯定是有区分的。我们不希望只是一个术,而是希望能够有更大的效应,这就需要更高的带宽。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皮质层和其他区域的连接要更加快速高效。
对于人工智能的监管,我是支持的。我觉得只要可能影响到人类的安全,比如说飞机的飞行或者是食品、药品等等都是有监管的,汽车等等这些都是有专门负责监管安全的部门,所以对于人工智能安全进行监管也是很合理的。
四、关于中美的科技合作
薛其坤(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现在中美关系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人类社会经过几百年的历史,才使我们走到了今天。我们人类都生活在这非常小的地球上,我觉得还是应该加强合作。
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是让全世界的人都变得非常幸福。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作为一个大学的校长,还是要永远保持学生之间的交流,科学、技术以及产业的合作。
我们不能把眼光看得很短期,我们应该看得更长。
埃隆·马斯克(特斯拉CEO):我也建议双方建立互信,在全球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都担心有间谍,比如美国要关闭抖音,幸运的是没有发生,但是有很多人都担心抖音的事,其实我觉得这种是不必要的担心。
因为对于商业企业来说,如果有这种行为,是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特斯拉如果用“车”在中国或者其他地方从事间谍活动的话,那么我们就寸步难行了。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对于保护隐私和保密是非常重视的,否则我们就会被关停。
总体来说,我觉得中美应该要有更多的信任,还要相信对方是善意的,这应该是能够营造最好的未来。其实,中美之间的共识比我们看到的很多时候都要多。我们应该共创一个繁荣的未来。